推进“323”攻坚行动 建设健康新长阳

县政协委员 曹晓丹
经过新冠疫情的浩劫,病人的切肤之痛,让我们感受到健康才是根本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省委、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启动“323”攻坚行动建设健康湖北。“323”攻坚行动是指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,高血压、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,出生缺陷、儿童青少年近视、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,通过三至五年努力,使人群发病率、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。
一、我县“323”攻坚行动现状
我县2021年全面启动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“323”攻坚行动,全力推进医卫融合,成效明显。通过广泛筛查,全面掌握了全县8类疾病基础情况;围绕8类疾患的干预和治疗,建设专病专科,所有卫生院通过“创优”评审,提升了服务能力;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,打造“亲水平台”健康步道,拍摄胸痛微电影、卒中科普短视频,群众健康素养明显提升;推进成立8个防治中心,建成国家级卒中中心、胸痛中心、高血压达标中心,县医院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(PCCM)规范化建设“二级医院优秀单位”认定,癌症治疗中心即将投入使用;启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站建设,9家卫生院成功开展心脑血管溶栓33例;我县被评为“湖北省精神卫生攻坚行动示范区”。
二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
一是工作力度不均进展不平衡。在实施“323”攻坚行动中,由于人多面广,工作量十分繁重,各乡镇重视程度不一,工作落实力度参差不齐,工作水平不均衡。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胸痛单元认证,2家卫生院通过省级卒中单元认证,9家卫生院成功开展心脑管高危胸痛溶栓,8家卫生院启动适龄妇女“两癌”筛查。
二是引导公众健康管理理念力度不够。受传统意识影响,“无病即健康”的观念广泛存在,重治病而防病意识薄弱,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。同时,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,健康意识薄弱,主要表现在对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偏低,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视程度不够,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,需要持续深入开展宣教。
三是基础性长远性投入不足。成立的8个专病防治中心缺乏资金保障。在执行专病防治过程中,健康问题众多,个性化需求复杂,医疗服务资源仍存在相对不足。单就健康筛查而言,8类疾病筛查涉及面广、任务量十分巨大,涉关检查耗材、移动彩超和肺功能仪等设备需求、人力支出耗资较大,目前均无专项资金保障,推进困难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一是要在统筹上做文章。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政府主导力度,进一步提高认识、转变思想,细化部门和乡镇工作职责,将攻坚行动主要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。强化部门联动,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,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,建立政府主导、部门参与、专项督办、专病防治中心支撑的工作机制,建立工作例会、信息报告制度,加强工作交流,及时通报情况,助推“323”攻坚行动深入开展。
二是要在宣传上下功夫。强化群防群治,大力营造社会氛围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传,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“323”攻坚行动知晓率、参与率,从单纯的重视治疗转变到参与全过程预防中,做到疾病早发现、早管理、早干预、早治疗。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及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力度,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重视疾病筛查和健康管理,让健康知识走进公众生活,让公众增强健康意识,使公众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主体,使全社会凝聚更大合力,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,切实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。
三是要在保障上促提升。全力推进“323”攻坚行动,要将其作为健康长阳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,在资金保障上狠下功夫,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。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,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给予专项资金保障;进一步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,确保攻坚行动顺利实施;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,优化医疗资源配置,织牢三级医疗防护网,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,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,提高广大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,建设健康长阳,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|